技术创新(右一为耿宜鹏)
一把小小的牙刷,看似不起眼,它蕴藏的技术创新信息可能超乎你的想象。在“中国牙刷之都”杭集高新区倍加洁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一线,扬州市劳动模范、工程师耿宜鹏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里,记录了他从一线维修工到注塑工序新模具、新工艺、新材料、新包装开发技术负责人的职业之路。10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耿宜鹏小牙刷的“创新之路”。
一心扑在一线曾经连续36个小时没离开车间
(资料图片)
采访耿宜鹏时,他刚完成一条新生产线调试。“这是一家外企的牙线生产线,他们首次把这条生产线落地国内。”刚从生产线赶过来的耿宜鹏,身上还带有牙线产品的“薄荷味”。
将生产线落地,离不开耿宜鹏和同事们多年自主研发各类模具和不断提升的生产工艺。记者了解到,多年以前,倍加洁率先研发双色注塑牙刷模具,历经两年多都没有成功。彼时还是一线维修工的耿宜鹏,结合自己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和巧思,主动加入进来,在研发过程中提出突破性的建议,助力公司成功开发第一套双色模具。
“这一套模具,把原来的‘两台设备、两个人工’合并为‘一台设备、一个人工’,降低人工成本50%,实现工作效率提升11%。”耿宜鹏告诉记者,这套模具的顺利投用,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也引发市场关注。当时一个巴西客商看中了这套产品,表达了购买意愿。但提升产品品质没有止境,耿宜鹏和同事们进一步提升了这套模具的性能。“当时我们大家都全身心投在一线,我曾经连续36个小时没离开车间,累了就在角落里眯一下。”耿宜鹏回忆,最终不仅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并顺利向巴西客户出售了比初始版本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双色牙刷模具。
将汽车行业热流道技术创新用在牙刷生产上
记者采访获悉,2006年刚进入倍加洁的耿宜鹏,只是个一线维修工,因为在模具研发中的出色表现,2010年进入工程部。“过去我们都是使用冷流道技术,这项技术注塑成形周期较长,水口位置的原料多次使用后会出现异色点。”耿宜鹏介绍,当时就考虑到引用热流道注塑技术,“但那个时候只有汽车行业大规模使用热流道技术,要用到牙刷生产上,谈何容易。”
新技术运用不会一帆风顺,热流道技术刚开始应用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当时热流道技术注塑注胶后,出来的牙刷柄始终有一个‘雾斑’,影响美观。”耿宜鹏说,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花了四个多月,不断进行系统调试、模具调整,始终没有解决问题。
花4个月时间,只为去掉牙刷柄上并不影响使用,甚至不仔细都看不出来的“斑点”,值得吗?“肯定值得,我们的牙刷不仅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代表‘中国制造’的形象。”耿宜鹏表示,正是大家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信念,让情况出现了转机。当时一个供应商来试新材料,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新材料运用在热流道技术上,结果成功解决了“斑点”问题,使新工艺顺利在一线投产使用。
先后申报2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
新工艺成功使用后,注塑注胶成型周期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升。接下来,耿宜鹏又投入到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工艺的研发上。耿宜鹏介绍,当时热流道自动化注塑注胶系统大多运用在汽车生产线上,牙刷注塑后还需要再剪切,才能进入第二个模具内二次埋入成型,对设备和工艺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他们带着自己设计的集成系统接触了十余家国内国际供应商,都表示难以实现自动化。
面对拒绝,耿宜鹏和同事们不断优化这套集成系统,最终和国内一企业达成合作,成功将系统落地并投入使用,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83%、提高生产效率15%。如今,这套设备已经在倍加洁注塑车间安装了63套。
据悉,之后几年间,耿宜鹏和同事还自主开发了牙线签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工艺,2021年公司投建湿巾桶注吹车间,2022年配合宝洁客户实线C-pick牙线签、Glide牙线项目的国产化。“我先后申报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与宝洁公司合作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耿宜鹏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创新求变,谋求新发展,开发新技术,创造更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通讯员 李瑶 露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