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健 /图)
哪怕是最现代的系统,也无法避免意外。
内蒙古包头市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老板萧益,从业7年,至少说得出三次内蒙古高考志愿填报系统遭遇的意外。“2018年和2020年,两次因为天气等原因停电。”第三次是真正的“意外”。不久前,内蒙古教育厅宣布,2025年开始,伴随新高考的实施,全区将推行平行志愿,“这套系统以后还用不用,谁知道呢?”
【资料图】
在高考志愿填报上,内蒙古已特立独行14年之久。他们开创的填报系统,不仅能实时查看院校填报情况,还可以随时修改志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这个自治区,在7月12日首次实行本科一批次志愿的网上填报。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近1.9万名考生,平均每位修改志愿105次,2018年,这个数字提高到130次。
正式运营前,当地动用电力、公安等部门提供支持,并推动声势浩大的基础工程建设,各所高中被要求接入互联网,网通、电信、铁通三大运营商建立了到自治区招考中心的100M光缆传输直达路由。
一切源于信息不对称。教育学界认为,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高分低录的情况十分严重,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复读人数持续保持高位。布朗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叶晓阳曾推测,2010年高考,全国复读生可能接近五分之一,其中,县乡考生占大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在成年前忍受了如此多磨难,终于走到这一步,结果短短三天志愿填报,也许会让他无形中浪费30分。”
到底哪一种方式才科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实行过考前填报、考后估分、考后知分梯度填报、平行志愿和实时动态填报。
有一批学者,寄希望于通过信息干预,让学生匹配到一所好大学。叶晓阳就和在北大教育学院就读时的导师丁延庆开展了持续至今、被命名为“我们都有光明未来”的信息干预项目。他们立志要服务100万人。
但永远有意外。即便在被视为“高考志愿填报未来”的内蒙古,当地老师也会遭遇一种古老的意外。2022年,萧益遇到一个高出本科线80分的男孩,他在公检法系统工作的父亲要求,必须填报一个专科军校。
“每年接触的学生中,会有10%。”萧益据此认为,或许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填报系统,“最起码,没办法规避父母的影响”。
早在2007年,现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的聂海峰,在考虑偏好、策略和贝叶斯纳斯均衡后,得出一个让无数家长紧张的结论:考得好也许不如报得好。
大部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需要在短短一周中,完成对未来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人生的规划。2013年的一名云南临沧考生记得,当地一位退休高中老师,每年能接上百单免费志愿咨询服务,“只需要一个分数,他就能给你说出该报哪个学校”。
不会有人想让孩子在这一关落后于人,不论贫富,家长都愿意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付费。2014年在云南怒江州,2020年在贵州,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吴秋翔就见识过,即便是农村家庭的孩子,也会花300块钱,购买一张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志愿信息卡。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但大部分内蒙古家长相信,志愿填报咨询在内蒙古是最紧俏的教育产业。工商资料查询网站的数据显示,带有“高考志愿”字样的机构,内蒙古的数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河北。萧益的收费标准是,平均每位学生4000-5000元。
2022年,另一位锡林浩特的生涯规划师吴辉遇到一个更艰难的抉择。一对母女找来,女儿考了390分,一个只能读民办本科学校的分数。吴辉算了一下,四年学费、每年一万左右的生活费、四千左右的电脑手机配置费,再加上七千咨询费,“最少也需要16万”。
“你们负担得起吗?”
“承受不起。”这位月入三千的母亲摇了摇头。最后,吴辉决定免费提供服务,女孩最终决定报一个未来好就业的专科类小学教育专业。
最担心的事情是,辛苦了12年后,与喜欢的院校和专业失之交臂。
内蒙古考生董志2018年报志愿时,遭遇了停电。他原先打算去北京某院校学机械。该专业在内蒙古招101个人。填报志愿当天,仅仅20分钟,他就发现自己的排名从101以内,跳到110开外。
强大的自信、充分的准备,也克制不住眼看要滑档而涌出的紧张。董志最终没有坚持自己理想的院校,而是选择了保底方案。
风险不是内蒙古